世界五千年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1601年,莎士比亚创作了其最有代表性的悲剧《哈姆莱特》。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夜,伊丽沙白女王统治末年。圈地运动仍在农村进行,城市平民生活愈来愈艰难,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室间的联盟渐趋瓦解,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尖锐。12世纪末莎克索·格拉马提卡斯编的《丹麦史》最早记载了哈姆莱特的故事。16世纪末,英国作家......

继续阅读

玛雅文化

玛雅在公元前3000年-4000年就开始定居,从而进入农业社会。他们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玛雅文化的全盛时期在公元3-9世纪,乌希玛尔和奇钦·伊查是玛雅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玛雅文化在古代美洲大陆水平最高,发展最早,并创造了象形文字,所以玛雅人被称为“美洲的希腊人”。玛雅文化的成就表现在物质......

继续阅读

巴尔干“火药库”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欧洲东南门户,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同时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德国为了争取俄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拉拢和导演下,1873年,德、俄、奥三国拼凑了一个“三皇同盟”。德法战争和......

继续阅读

拿破仑诱歼埃军

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抵达埃及。埃及骑兵虽然奋勇作战,顽强抵抗,但在法军的猛烈攻击下屡遭重创,损失惨重。埃及军队于是采取了游击战术,时隐时现,伺机骚扰,后来令法军陷入被动局面。 拿破仑很快便领悟了埃军的作战意图,他们是想让法军在沙漠中被拖得精疲力尽,然后不战自败。他知道,法军由于不适应沙漠的气候,在沙漠......

继续阅读

欧安会的召开

“欧安会”,是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的简称。历经8年多的酝酿和准备之后,欧安会于1973年7月3日正式召开。 1964年12月1日,第19届联合国大会开幕。前苏联通过波兰外长腊帕茨基在大会上提出召开全欧安全会议的建议。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1965年3月29日苏共第23次代表大会上及4月8日访问波兰时,也提出了这个问......

继续阅读

分享世界霸权

夏尔·戴高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出身于教师家庭,毕业于圣西尔军校,曾参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国的著名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遭到覆没。因此,雪法国战败之耻,重振法国雄威,再次分享世界霸权,便成为戴高乐的政治梦想。1959年1月,68岁的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便开始实施他的这种......

继续阅读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于公元354年11月13日出生在北非塔加斯特城附近的小镇上。他的父亲巴特利亚乌斯,是一名多神教教徒,母亲蒙尼卡是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奥古斯丁受母亲的影响较大。 奥古斯丁在启蒙学校里学习拉丁文和算术,并读荷马、维吉尔的作品。12岁时被送到塔加斯特城进了一所文法学校,随后又被送到马都拉城去攻读文法和雄辩术,不久又转......

继续阅读

太阳的子孙

在库斯科郊山上,印加人修建了一座里外三层的圆形的巨大的太阳庙。当冬至日也就是6月24日到来的时候,他们就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来祭祀太阳神,祈求太阳神给他们幸福。 对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崇拜是印加人的宗教特色。在印第安语中“印加”就是“太阳的子孙”的意思。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起源于太阳,国王是太阳之子,死后还会复活。国王的木......

继续阅读

“北约”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冷战就又开始了,国际政治局势出现了新一轮大分化,分别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这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展开了长期对抗,在军事方面形成各自的军事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随着冷战的开始,美、苏两国在欧洲......

继续阅读

国会纵火案

1933年2月27日晚,喧嚣了一整天的柏林城渐渐沉寂下来,大白天那种激烈的竞选演说,冲锋队的暴力行动都暂时消失了。大街上行人稀少,大多数商店都已关门,靠近国会大厦的西姆逊大街也同样是一片静寂,只是偶尔才有一、两个行人匆匆走过。这里的夜晚静悄悄,夜色是那么安谧美好。 时间到了晚上9点多钟。忽然,朝向国王广场的国会大厦后......

继续阅读